您好,欢迎访问欧美亚国际交流中心(海南)有限公司官网 !

海南欧美亚国际交流中心

勇于超越 求实诚信 和谐共赢 崇尚细节

咨询热线:13337604861 / 0898-65373919

带你了解外交部发言人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5日 浏览次数:776

  外交部发言人是个神秘的职业,今天带你去了解发言人背后的故事。

  1.揭开外交部发言人的“神秘感”

  外交部发言人,主要是指针对重要新闻发言,人们往往看到他们在屏幕前以外交部的身份发言,并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提问。

  我国从1983年3月1日开始有了新闻发言人。

  齐怀远,是新中国第一位正式的新闻发言人。

  有人说:“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象征。”有不少学者对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变化与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有人问:发言人大多来自哪里呢?

  外交学院是外交部唯一直属的高等院校,承接国内外外交官的进修与培训工作,外交部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外交官均来自外交学院。可以说,世界上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有外交学院学子的身影。

  文化的背景,是他们时而雷霆亮剑,时而幽默风趣的厚重底色,也是他们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的坚强底气。

  2.了解外交工作的“时间表”

  熟悉新闻发言史的人都知道,过去的发布会,是只发布不答问,到今天既发布又答记者问,这是一个质的突破。

  这个突破后面,是发言人团队的辛苦努力和付出。我们来看看他们每天都是怎么度过的:

  早上6:00前,就来到达办公室,打出上百个联络电话,跟踪上千条新闻动态,准备上万字发言人答问材料。

  这样繁忙的节奏,是为了确定消息来源,征求专业人士意见,准备好答问材料。

  午餐到午休的时间,工作人员之间,还要互相打磨答问,他们经常一边工作,一边在工位上吃上几口饭。

  之后,进入直播倒计时。

  下午3:00,发言人准时上台和大家见面。

  对于代表国家形象的发言人来说,要求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强烈的新闻素养和深厚的法律素养。

  出现在工作场合,仪表着装,体态气质,机智反应,自我调适等各方面都有要求。

  一年365天,时间紧,节奏快,强度大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对他们来说,最刺激的是永远无法决定下一秒世界会发生什么?

  3.外交部发言人的特质是怎样养成的?

  外交部现在有三位发言人:华春莹、赵立坚和汪文斌。加上以往的发言人,他们给人的印象是:

  在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理性客观,用词精准,凭着对祖国的信仰和忠诚担当,冲锋在前,发声亮剑,在第一线阐明中国立场,表明中国态度,在关乎国家尊严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大是大非面前划清真相与谎言,正义与霸凌的界限。

  面对神圣的职业,他们不断提升自我,并将一人的努力融入祖国的发展,见证历史,参与历史,创造历史,给人们留下真实客观的集体记忆。

  1997年开始,发布会把现场交叉传译改为幕后同声传译,同时取消了对记者提问次数和发布时间的限制。

  面对每场数十家媒体近百名中外记者参加的发布会,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发言人有问必答,只要有人举手,发布会就不会结束。所以说,每场发布会都是对体力、智力的考验。

  外交部发言人卸任后,根据工作需要,有的在国内担任部领导职务,有的被外派出国担任大使、公使、总领事等职务。

来源: 健康家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