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欧美亚国际交流中心(海南)有限公司官网 !

海南欧美亚国际交流中心

勇于超越 求实诚信 和谐共赢 崇尚细节

咨询热线:13337604861 / 0898-65373919

中国是一个可爱可亲可敬的国家,中埃友谊源远流长 ——驻埃及大使廖力强在埃及文化部庆祝中国国庆“文化关系”研讨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2日 浏览次数:939

  尊敬的希夏姆秘书长,

  尊敬的马吉迪大使,

  尊敬的苏阿黛司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非常荣幸应埃及文化部的邀请,参加今晚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而举办的“文化关系”研讨会。感谢希夏姆秘书长热情洋溢的讲话,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大使馆,感谢伊娜斯部长、埃及文化部、埃及最高文化委员会,感谢苏阿黛司长的热情邀请。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1周年纪念日。日前,塞西总统向习近平主席发去了热情洋溢的国庆贺电,塞西总统向习主席并通过习主席向中国人民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埃中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过去几年得到了长足发展,真诚希望两国各领域务实友好合作继续大踏步前进。近期,很多埃及官方、社会各界朋友及民众通过书信、电邮、短信等各种形式向使馆表达国庆的祝贺,这体现了我们深厚的情谊,我谨向他们表示感谢。

  9月28日,中国驻埃及大使馆举办了线上国庆招待会,埃及议会第一副议长谢里夫、卫生与人口部长哈莱、埃及外交部礼宾事务部长助理哈提姆分别代表埃及政府、议会和外交部对中国国庆表示热烈祝贺,高度评价埃中两国在抗击疫情中结下的深厚情谊。同时,我们向为中埃合作抗击疫情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埃民间团体和友好人士,包括医生、学者、企业、媒体人士等表达了感谢。我想强调,在每一次历史的考验中,中埃两国的友好合作不断显现出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朋友们,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和埃及都是世界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沿着丝绸之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汲取对方文明的养分,相互学习。近代以来,中埃两国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在探索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的历程中,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经历,所以两个国家和人民特别能够相互理解、同情,并相互支持,两国人民的心紧紧相连,在艰难险阻面前,两国人民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和塞西总统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亲自擘画和引领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习近平主席和塞西总统自2014年以来每年都会举行会晤或通话致函。今年疫情爆发以来,两国元首亲自指挥中埃抗疫合作,我们始终秉持建设卫生健康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信念,患难与共,携手前行,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使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可以说,中埃是抗疫好兄弟、合作好伙伴。

  朋友们,

  疫情虽然凶险,但并没有阻碍中埃双边人文交流与合作。6月20日,在埃及文化部,特别是伊娜斯部长的支持下,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同埃文化部、开罗歌剧院、开罗交响乐团、辽宁交响乐团联袂奉献了“庆祝中埃建交64周年·云交响音乐会”,中埃两国艺术家通过远程合作以及5G转播技术为全世界超过200万观众献上了一场中外荟萃、精彩绝伦的音乐盛宴,为两国建交64年来的深厚友谊增添了新的光彩。

  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年初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的交流活动,云课堂、云展览、云美食、云演出、云讲座,“五朵云”竞相绽放。由中国厨师主办的24期“网上中餐厅”吸引了近200万埃及朋友点击观看,一大批中餐爱好者自己下厨学做中国菜。在不久前刚结束的第27届开罗国际实验戏剧节上,中国国家话剧院排演的戏剧《罗刹国》荣获最佳舞台录制表演第二名,体现了中方对埃及国内文化活动恢复开展的积极支持。埃及朋友进一步认识、了解了可爱可亲可敬的中国。

  让我感动的是一名由埃及国家儿童文化中心推荐的名叫阿卜杜·拉赫曼的小朋友。他应邀参加了由中方主办的“战疫故事,从我说起——海内外少年儿童云故事会”,以质朴纯洁的情感和感人的童真语言讲述了抗疫的感人故事,打动了中国评委和听众,被选为“十佳作品”。这样的抗疫故事还有很多,说明中埃两大文明古国在抗击疫情中又结下了新的友谊,我们相互的学习和交流又有了新的实践。

  朋友们,

  我来到埃及已经15个月,埃及有一句著名的谚语:谁饮尼罗水,他日必重归。我是第二次来到这里,我想说,谁重回到埃及,他一定会深深爱上这个国家。我读过埃及著名诗人绍基的诗,也爱听乌姆·库勒苏姆的歌,也喜欢听石岳文公使衔参赞创作的《携手并肩》,这首歌曲生动地反映了中埃两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一起为中埃复兴大业奋斗的故事。到过埃及的中国同胞都有和我一样的感受,总觉得中埃两国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这种特殊的共鸣只有在两个同样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之间才能够产生。我们都拥有悠久的农耕文明,在传统习俗、社会文化、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等方面有着不少的共性,两国的人文交流在历史上从未间断。埃及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中埃建交以来,两国始终在合作与发展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并肩而行。2016年,习近平主席对埃及进行历史性的国事访问,同塞西总统在卢克索亲自见证了中埃文化年开幕,将两国文化交流推向高潮,续写了新的壮美诗篇。

  近年来,中埃共建“一带一路”、对接埃及2030发展愿景,两国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文明互鉴、文化交流和人文合作。“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我们拉进民众彼此亲近感,促进民心相通,举办了“欢乐春节”、“荷鲁斯杯”中埃武术散打对抗赛、“我的中国故事”阿拉伯语征文大赛、“唱响埃及”华语歌曲大奖赛、全埃中国当代小说青年翻译大赛等,这些活动成为了中埃文化交流的品牌,深受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喜爱。不久前,两国签署汉语教学纳入埃及中小学教育体系协议,汉语成为可供埃及中小学生选修的外语。这是两国为未来发展、增进友好打下的坚实基础。我们积极为两国学界、智库等搭建沟通桥梁,“埃及人眼中的中国”、“中国文化之旅”等系列研讨会和讲座长期得到中埃官员、学者、专家的关注,他们在这里谈古论今,献计献策,为中埃关系的发展和未来提出积极的建议。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今年3月1日晚,当塞西总统特使、埃及卫生和人口部长哈莱博士携带防疫物资、踏上访华之旅时,开罗萨拉丁城堡、卢克索卡尔纳克神庙和阿斯旺菲莱神庙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地同时打出五星红旗灯光秀,以此表达埃及人民对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坚定支持。14亿中国人民深受感动,我们铭记在心。同样,中国政府也先后运送了多批抗疫物资支援埃及。包括中国地方、民间及在埃中资企业在内,对埃及的援助累计金额超过1亿埃镑,体现了两国人民深厚的情谊。尽管我们两个古老民族相隔万里,但两国人民之间的情感就像长江和尼罗河一样,历经千年,奔流不息,这份感情可以跨越地理,可以穿越时空。

  朋友们,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的价值。2016年1月21日,习近平主席和塞西总统在卢克索共同出席两国文化年开幕式时表示,中国和埃及都是文明古国,我们有必要加强人文交流,深化民间友好,巩固两国合作的民意基础,推动双方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今天这个世界最大的变化,就是疫情推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在这样一个历史的关键转折时刻:

  ——我们要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要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摒弃冷战思维;

  ——我们要摒弃意识形态的争论、跨越所谓的文明冲突陷阱;

  ——我们要相互尊重各自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

  ——我们要开展全方位的合作,进一步夯实两国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关系的内涵;

  ——我们要作为文明相知相鉴的先行者和合作的典范,将中国和埃及打造成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楷模,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愿中埃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的发展,祝愿中埃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再次感谢大家出席今晚的庆祝活动,再次感谢埃及最高文委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专门举办本次研讨会!

  谢谢各位!

转载:外交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