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欧美亚国际交流中心(海南)有限公司官网 !

海南欧美亚国际交流中心

勇于超越 求实诚信 和谐共赢 崇尚细节

咨询热线:13337604861 / 0898-65373919

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接受法《防务》杂志采访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7日 浏览次数:907

  近日,法国《防务》杂志(双月刊)第201期刊登对驻法国大使卢沙野的采访,议题涉及中国的地缘政治观、多边主义、中国与国际安全、中国海军建设、中法防务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安全建设等。《防务》杂志由法国总理府下属高等国防研究院主办,是法国较有影响力的国防研究和国防教学刊物。采访全文如下:

  一、问:中国对世界地缘政治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前几天,欧美国家刚刚庆祝了柏林墙倒塌30周年。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历史事件引发了一系列地缘政治巨变,两德统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格局从两极变为一极,有人宣称“历史终结”了,人类社会将由西方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一统天下。然而,历史并未终结,仍在向前发展。我们看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非洲大陆经历了由“民主化浪潮”导致的“十年动乱”,发生了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和有着“非洲世界大战”之称的大湖地区战乱。欧洲则发生了科索沃战争,导致南斯拉夫解体。进入21世纪,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随后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东则爆发了“阿拉伯之春”、“颜色革命”,许多国家陷入战乱,难民流离失所,涌向欧洲,恐怖组织趁机崛起。冷战结束后的30年,世界并不安宁,反而更加动荡。个中原因值得深思。西方的过度扩张导致国际关系紧张,也透支了自身战略实力。人类还是应当和睦相处。不同民族、不同文明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也都有生存发展的权利。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认为自己的东西都是好的,跟自己不同的东西都是坏的。世界上的很多矛盾、冲突都是这么造成。中华文明历来主张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我们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试图为人类和平、发展、合作提供方案。这就是中国对当前世界格局的基本看法。

  二、问:中国出于何种原因推动多边主义?在中国的思维中,不是把“两极对立”视为事物运动的动力吗?

  答:中国的传统思维恰恰不是两极对立,而是“阴阳和谐相生”,推崇的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是中国多极化理念的源头。从现实国际政治来讲,中国历来饱受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之苦,因此,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我们就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各国和平共处,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国际事务应由世界各国共同商量决定,而不是看谁的拳头大。中国的多极化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世贸组织规则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

  三、问:第十部白皮书题为《新时代中国的国防》,强调当前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其中中国海军似乎是现代化努力的一个重点,因为在世界各大洋上都越来越多地看到它的身影。这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答:发表这部白皮书的目的,就是宣示新时代中国的防御性国防政策,明确指出了中国军队的使命是“四个战略支撑”,其中之一就是“为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提供战略支撑”。今天,中国已是世界第一海运大国,承担世界货物海运量的26%。在对外经济合作中,越来越多的中国机构、企业和人员来到外国,在某些地区曾受到恐怖组织和武装团伙的攻击,有时甚至受到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威胁。这就要求中国军队承担起维护本国海外利益和中国公民安全的职责。比如2015年3月,也门安全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海军的一个编队停靠在战争区的港口,撤出621名中国公民和15个国家的279名公民。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海军巡弋世界各大洋,不只是为了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也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各国人民友谊做贡献。2008年以来,中国共派出33支护航编队参加亚丁湾的国际反海盗行动,护送了6600艘货船,救助了70多艘受海盗攻击或威胁的船只。除执行护航任务外,这些编队还对世界上60多个国家进行了友好访问。过去11年间,中国海军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到访了包括大洋洲和加勒比海国家在内的40多个国家,参与救助灾民和提供医疗服务。我想说,这又是中国军队另一个使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的具体体现。

  四、中国对联合国行动(特别是在非洲)的参与引人注目,这种参与在中国与国际安全的关联中具有何种地位?

  答: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非洲的稳定与发展关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中非双方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也有着传统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对非洲命运的关注是发自内心的,我们真诚希望为非洲的和平发展提供帮助。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此外,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与非洲国家也正在开展有效的和平与安全合作。双方致力于加深在护航、反恐、人员培训以及军队联演联训等领域的合作,以促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更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五、问:在中国与国际伙伴的防务合作中,与法国的合作有什么特殊地位呢?

  答:为构建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新型安全伙伴关系,中国军队积极开展对外军事合作,已与150多个国家开展军事交往,同4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54项防务磋商对话机制,其中就包括法国这个离中国既远又近的国家。我想强调,2019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年内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实现互访,这是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水平发展的显著标志。防务合作是这一伙伴关系的组成部分,具体体现在双方建立了高层级战略磋商机制,开展各军种之间的互访,军舰定期互访以及人员培训等。我们希望通过扩大和深化防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来增进两军之间,乃至两国间的政治和战略互信,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供稳固支撑。

  六、问:新丝路(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当中包括安全方面吗?

  答:所谓“新丝绸之路”,我们的正式名称是“一带一路”倡议,这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部分。这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倡议,目的是沿传统的丝绸之路建立起连接亚洲至欧洲的贸易和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从2013年发起至今6年中,这一倡议已经成为国际合作最具发展潜力的平台,开辟了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全球化新路,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目前,已有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197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13-2018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总量超过6万亿美元。去年,中国与上述国家的服务贸易总量达到1200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最早的受益者就是发展中国家,它们有的建起了第一条现代化高速公路或铁路,有的建起了本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厂,还有的彻底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电力短缺问题。世界银行表示,“一带一路”的成果加快了世界减贫步伐。“一带一路”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助于沿线国家铲除动荡和恐怖主义生存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带一路”倡议也包含了安全因素。安全既是“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它的积极成果。

转载:外交部官网